当前位置:主页 > 科研进展 >

农机自己会说话 在线种地更轻松

在宁夏万众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,有28台“会说话”的农业机械,依靠它们,种植户王健实现在线种地,轻松管理着3万亩土地。

农机操作智能化

3月25日上午,在灵武市郝家桥镇吴家湖村九队,一台旋耕机正在水稻田里作业,王健雇用的农机手一边操作方向盘,一边看着右手边的屏幕,上面清楚显示,当前的旋耕深度为13厘米。

“如果旋耕深度不达标,一方面农机手自己能从驾驶舱里的屏幕上看到,可以及时调整旋耕深度,另一方面数据也会实时传回后台控制中心,监管人员会及时监督要求返工,保障耕种收各个环节按照标准来种植。”王健说,这些农机“会说话”,全靠有一整套智能化设备。

记者在王健的指点下看到,在旋耕机尾部用于升降的机械杆上,安装了两个黑色的传感器,其末端的数据线连接驾驶舱内的显示终端,驾驶舱玻璃外罩的顶部则安装了一个摄像头。当旋耕机作业时,传感器将旋耕深度实时传回驾驶舱和后方控制中心,摄像头则记录下作业场景,实现作业定位、监测作业质量等功能。

作业质量标准化

这台旋耕机不仅会“说话”,还十分聪明,拥有无人驾驶功能,只需在后方的“农机精准作业监管服务系统”上设置好作业路线和作业面积,就可使旋耕机自动匀速作业。

王健告诉记者,这套“农机精准作业监管服务系统”相当于28台农机的大脑,农机每天的作业量、作业质量、作业区界等相关数据都储存在这里。在系统大屏上,显示了10余个农机车牌号的图标,轻点鼠标,页面立即跳转至该台农机的作业情况分析界面,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相关数据,也以此作为农机手作业质量的判断依据。

王健介绍说,以前农机作业,无论是旋耕、平地、播种、施肥,还是飞防、收割、打捆,都不知道作业质量到底如何,也就保障不了粮食的质量和产量,有了这套系统,就有了标准化种植的依据。

农田管理精准化

从测土配方施肥、作业场景监管、田间环境监测,到病虫害监测、农机资源共享、农资调度等农事各个方面,有了智慧农业信息平台的助力,不仅种地更轻松,更能实现农田精准化管理,降低投入成本。

也正因为有这些智能化装备的“加持”,王健才有信心回乡种地,现已流转了5000亩地种植水稻、小麦和玉米,同时也托管了2.6万亩土地,服务1000多户农户。

而在他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创业。他充满期待地说:“现代化农业不再像以前那样肩挑背扛,有了智慧系统、智慧农机,在线种地成了现实,当农民也成为了一份更有吸引力的职业。”(记者 梁小雨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