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学术活动 >
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
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省建设

打造沿黄“齐鲁粮仓”实施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

2月14日下午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、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工作情况。 今年,我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实现农业强省目标,着力提高粮食单产,建设沿黄“齐鲁粮仓”; 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,构建多元化粮食供应体系; 抓好核心技术攻关,加强农业科技支撑; 统筹推进“一村两区一边四线”,打造齐鲁乡村振兴样板。

“我省是农业大省,素有‘全国农业看山东’之称,农业基础雄厚,优势突出。” 省农业厅厅长、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、厅长、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红旗介绍,我省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,粮食、蔬菜、水果、肉蛋奶、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。 居全国首位,连续24年农产品出口居全国前列。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,占全国的1/10。 形成了寿光蔬菜、炎黄肉牛等一批千亿级、500亿级产业集群。

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,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中之重。 我省将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“重点”,整合运用成套增产技术模式,打造“单产规模增产”示范推广田,支持农产品产能建设。 “一吨半粮”,挖掘盐碱地潜力,在黄淮海地区开垦粮食。 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新路子。 同时,树立大粮食理念,兼顾陆海优势,向江河湖海要粮,向设施农业要粮。 蔬菜总产量稳定在8800万吨,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,水产品总产量稳定。 850万吨。 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,大力培育发展装配式蔬菜产业,逐步打造千亿级、百亿级产业集群。

建设农业强省,必须加强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。 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凯龙介绍,要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,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,支持培育发展20多家创新型种业企业; 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,围绕粮食安全、农业智能化、绿色发展等产业需求,聚焦粮食增收减损、智能农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;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助推行动,投入1.5亿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,聚焦农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、智慧农业创新、生态宜居乡村、绿色安全产等,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示范,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共建乡村。 振兴齐鲁模式提供科技支撑。
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任务。 我省提出,要牢牢把握统筹统筹、协调推进的工作方法,坚持全区域、全要素推进乡村振兴,按照抓好抓实的思路,分类型、分情况推进全省逐村逐区推进。 乡村全面振兴。 在统筹安排上,要坚持“三个层次”并举: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,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; 三是破解乡村治理和乡村文明建设难题,做强基层党组织。 在实施路径上,我省将重点建设“一村两区一边四线”:“一村”即和谐村,今年将建成2000个省级和谐村; “两区”即乡村振兴 齐鲁示范区和乡村振兴联动集中推进区今年将分别建设30个以上省级“两区”;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等; “四线”,即沿黄河、沿大运河、沿齐长城、沿黄渤海的4条文化体验走廊,打造乡村振兴展示带。

到2022年底,全省农村公路网达到26.26万公里,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67.6公里,居全国前列。 今年,我省将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,全面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,开工建设全长23条旅游公路。 297公里,推动全省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。

“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、基础性、先导性设施。”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玉红表示,今年“四好农村公路”将继续实施提质增效专项行动。 年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新建改造7000公里,老旧危桥300座,路面整治工程1.8万公里,村道重点保障工程3000公里。 深入推进“路长制”实施,建立“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干群协作、社会协同”的覆盖县道、村道的具有山东特色的“路长制”管理体制。 - 治理”。 集中开展示范市县创建活动。 年内创建省级示范城市7个、示范县23个。 在“建、管、养、运”方面实现新突破,形成可借鉴、可推广、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模式,推动“四好农村公路”示范创建从市县区域示范引领全省规范发展,巩固了我省在全国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中的领先地位。 (记者毛欣欣)

猜你喜欢